2011年7月9日 星期六

龍門樓-素食的文化

龍門樓內的志蓮素齋,具備舒適、幽靜的用餐環境。擔任烹調料理的師傅以誠意調味,以適量之油、鹽、糖,加上無蛋、無味精、低膽固醇、自然、健康為元素,不用合成之素食用品以保存天然食材真味為主,創造出多元的素食餐飲變化,呈現色、香、味俱全的菜色,是養生者的一大樂事。

南蓮園池



南蓮園池

 南蓮園池是一座唐式園林,山、水、林木、建築和小品,建設佈局都依唐代規模制式。唐代(公元618907年)園林屬自然山水型。

內有景點
湧泉山 - 湧泉跌水


子橋

午橋

圓滿閣
蓮池
亭․洄漣亭
海雲神韻-- 海雲石

松茶榭

其他的特色

    四周以迴廊環抱整座建築群,迴廊設直欞窗,造成內外交融的迴環呼應,舒廣開朗。在迴廊上,一盞盞的吊燈掛在屋檐下,一來是為了實用,方便照明;二來可以點綴迴廊,更顯清幽古雅。但不知古時唐代佛寺有沒有這些吊燈呢?還有,「束蓮柱」和門鈸都是以蓮花作為主題,可以突出寺院名稱「志蓮靜苑」之餘;蓮是「廉」的諧音,代表佛寺是廉潔的地方。而花盆上的圖畫,以往古代都是有教化的作用,但是現在一般都只是為了裝飾,供遊人觀賞而已。


    中國建築多用木材,認為木充滿生命力,將之建造大屋,即延續了木材生命令建築物充滿生機。 我國建築以木造為主,最怕火災;傳說有一種龍首鯉魚身的動物稱為「鰲魚」,生性好吞火舌,故民間將其雕像置於柱樑或屋脊上,以壓制火神。在志蓮靜苑內,有一對金光閃閃的「鰲魚」建在主殿的屋脊上,神態活現,耀目非常。不知是否像唐代佛寺一樣,「鰲魚」都是用黃金做成的呢?另外,在屋頂上有一尊栩栩如生的佛像,雖不顯眼,但一副悠然自得、與世無爭的神態,常使訪客遺忘旅途的勞累。

建築特色: 梁架

    梁架是整座建築的骨架,中國建築是以木架構為主,故此梁架是由木材而建成。梁架共分三種形式,分別是穿斗式、抬梁式、以及井干式:

穿斗式
    穿斗式的結構是以柱直接承受檁的重量,又以穿將柱與柱之間貫通,由於柱是直接承受屋頂的重量,故需要較多的柱作為支撐,柱與柱之間的間距亦較密,柱相對比較細,此架構早已在漢朝發展起來,此形式多用於中國南方。

抬梁式
    抬梁式是三種形式之中使用範圍最廣的結構,首先當然是立柱於地,柱上架梁,梁上再加瓜柱及梁,層層遞進,不斷循環,直至最頂的一層,就立上脊瓜柱,柱與柱之間用橫向的枋貫穿,形成一個完善的構架。

井干式:
    井干式左商朝已經使用,這可從商朝的陵墓中看出,而周朝到漢朝的陵墓也長期使用井干式。此構架是用相同斷面的木材(如方形、圓形)累疊而成。因為是以樑上垂直疊組之斗栱頂住檁子之構架,又有人稱為「疊斗式」。但其裝飾意味較濃,多為寺廟或大宅採用。而志蓮靜苑的殿堂便採用井干式梁架,基本構造原理和抬樑式的架構相似,不過將瓜柱改成相互疊組之斗栱,加重其雕飾份量而已。一座建築的梁架不論是穿斗式、抬梁式或是井干式,構件與構件都沒有用釘,而是用榫卯結合,這樣就能加強梁架的柔韌性,減輕地震所帶來的影響。

建築特色: 斗栱

斗栱,是由「斗」形的方塊以及「拱」形的橫木組合而成。一組的斗栱又可與另一組的斗栱組合,一層疊一層,形成一個非常龐大的架構。它早在公元前七世紀已有古籍記載,漢代墓穴入口前的門闕、墓中的彩畫雕刻已見其影,唐以後已經發展得非常成熟。其主要功用有兩種。第一,是能夠將屋頂的重量平均分散在柱上,因為一座建築的屋頂上鋪滿瓦片,又有猛獸等裝飾,所以需要斗栱將屋頂的重量平均分散。第二就是用來挑出屋頂的屋檐。屋檐是屋頂邊緣翹起的部分,使屋頂線條變成曲線,一來能減輕屋頂給人的沉重感,而且在下雨時能將雨水排得更遠,避免雨水弄濕屋身。但屋檐是伸出牆外,故必需有東西來支撐,斗栱就是了就樣才設計出來的,它一層疊一層,出檐要多遠有多遠,而在宋代開始,斗栱就有統一的尺寸,稱為「材」,而且分為八個等級,是根據建築的性質、規模而選擇,然後建築的性質、規模而選擇,然後建築的其他構件就能計出各自的尺寸。而後來建築材料和技術有所進步,出檐不需太深遠,斗栱亦隨之而縮小,而成為一種裝飾性的構件。志蓮靜苑之木構建築表現出結構與藝術的統一,斗栱結構將重力轉移至立柱,穩固支承碩重的屋頂;在屋坡形式中,足以代表我國建築特色者為「翼角翹起」。但志蓮靜苑唐式建築的屋頂坡度和緩,站近殿前,看不到屋面,屋檐起翹挑出,突出了斗栱藝術造型,表現出斗栱藝術裝飾的另一面


斗栱上志蓮淨苑還應用了「批竹昂」的技術。「批竹昂」為一斜向的構件,與地平約成三十度交角,稱為昂;它的上端,稱為昂尾。由樑和樽的重量將其下壓,由斗栱承托從屋頂斜出的昂,從而成為支承挑出的屋檐的一根愩杆。中國現存「批竹昂」的建築不過十餘座,志蓮淨苑巧得其法,實乃發揚中華文化的重要階梯。



建築特色: 屋頂


     中國房屋的屋頂多種多樣,而且千變萬化。各種形式的屋頂,不但可以單獨蓋於房屋之上,亦可互相組合,形成一個復雜的結構。屋頂是按照不同的情況而建。它們是取決該建築物的用途和等級兩方面。

     用途:不同的建築,就有不用的用途。如平面不是長方而是圓形、三角、四方、五角、六角、八角等就會採用攢尖頂盔頂。紫禁城花園中的亭用攢尖頂,中和殿、交泰殿採用四角攢尖頂。佛殿、宮殿就採用廡殿頂。 等級:自古已來,中國建築都有一套非常嚴密的規制,等級非常分明。而唐代的佛殿、皇宮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築是採用 重檐廡殿頂,是最尊貴的 形 式,其次是單檐廡殿頂(如紫禁城中的英華殿),之後就是重檐歇頂 (天 安門),再之後是歇山頂(東西六宮前殿),最後平民及紫禁城中低級的房屋採用懸山頂和硬山頂,等級分明。仿傚唐代佛寺建築的志蓮靜苑,雖然沒有採用最尊貴的重檐廡殿頂,但在內的天王殿大雄殿也是用了較宏偉的重檐歇山頂和歇山頂,雍容華貴,氣派十足。而屋頂上的瓦當,雖不知是否用上琉璃瓦,但屋脊和瓦當的紋及獸面圖案卻是根據唐代佛寺設計的,十分精緻。







唐代建築特色



    唐代建築的風格特點是氣魄宏偉,嚴整而又開朗,因為當時已解決了大型木建築的技術問題,無需再像漢代般依賴夯土高台外包小空間木建築的辦法來解決。志蓮淨苑的氣魄宏偉景象寺院佈局中國建築強調軸線對稱的佈局,這種配置形態對於出入,通風,採光,防音,防禦等需求均非常適合。同時,強調中軸線之對稱,建築物的尊卑以大小高低顯示,主從分明。中國寺院的佈局亦如是,庭院由四周的迴廊圍成,前廊正中設院庭大門,唐時稱之為"中三門",這座大門有的是一座三間單層門屋,有的是兩層的樓門,複雜的正中是樓左右各挾持一座單層,支持上面的平座(木構平臺,四周有欄),再在平座上建方形,長方形,圓形或前後有一至三座殿堂,或是單層或是樓閣;在前殿之前的院庭面積較大,橫軸左右與東西迴廊相交處建配殿,配殿多是樓,也有單層的,或於單層配殿南北各挾持一樓。
志蓮淨苑佈局與唐代建築佈局的相同 :
庭院四周圍著迴廊
前廊正中設院庭大門,唐時稱之為"中三門",可單層門屋,可二層的樓門
院內縱軸線上前後有一至三座殿堂,可單層可樓閣
在前殿之前的院庭面積較大
前殿左右建配殿,配殿多是樓,體積較小

志蓮淨苑佈局與唐代建築佈局的不相同 :
迴廊四角普遍有角樓 ,是在迴廊轉角屋頂上立柱,上建平台 (不同 , 因實用性) 殿要小。

萬佛塔

    七層重檐萬佛塔內共為五層是仿照唐代樓閣式塔,塔頂用鬥尖頂,頂上有塔剎,以表佛教的世界觀。萬佛塔在佛教傳統建築藝術中是一個重要表徵,它寓意者內在精神淨化的境界,層層漸上。

    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,在印度的佛教建築中,主要的佛教建築是僧院和佛塔,僧院是僧侶居住的地方而佛塔則為信徒禮拜的對象,多位於全寺的中心。由於塔本是古代印度的墓標,梵音為STUPA,所以當佛教傳入中國後,音譯過來為『窣堵坡』、『塔婆』、『塔』等,而中國在西晉時期譯經時創造了「塔」字。在印度古時,塔是墳墓式的小塔用以藏舍利,即後世所謂舍利塔,功用是為了表揚已故君主或聖賢的德望。
在南北朝時期,塔是佛寺組群中的主要建築,但到了唐朝,塔已經不是佛寺組群建築的中心了。盡管如此,它還是組成佛寺中重要的一部分。它挺拔高聳的姿態,對佛寺組群和城市輪廓面貌都起著一定的作用。而就外形方面來說,唐代的佛塔大致可分為樓閣式塔、密檐塔和單層塔三個類型。而志蓮淨苑的萬佛塔便是樓閣式塔的一種。

    樓閣式塔為一多層建築,每層皆闢門窗,面闊與高度自下而上逐層縮小,內部往往用木樓板劃分為數層,大部分可以登臨眺遠。而志蓮淨苑中的萬佛塔為七層高內為五層,塔身為正方形,以鋼筋水泥作為結構,外面依傳統結構規制安裝木柱、斗拱、築枋、壁板、門窗裝修,保持了與群體建築的統一格調,酷似木塔,巍然唐風。至於塔頂,常是四坡面頂,中央安置塔剎,多作窣堵波形。

鐘、鼓樓

    鐘、鼓樓都是採用四角攢尖頂的建築並分成兩層。

    在進入寺廟之後的第一進院落,一般是山門之後天王殿之前,兩側有鐘、鼓樓。鐘樓在左,鼓樓在右,即所謂『左鐘右鼓』,由於寺廟大多是坐北朝南的,則鐘樓在東,鼓樓在西,應『晨鐘暮鼓』之規矩,鐘、鼓樓的建築形式,多採用正方形平面,尺度不大,上面覆以二重檐或三重檐。
鐘樓

鼓樓

大雄殿內外的建築特色

大雄殿




鴟吻:
    又稱鴟,唐代建築中屋頂的最頂部份,有很多不同的設計,如屋檐平直、屋檐起翹、屋角起翹、屋檐平直和屋頂有鴟尾。而志蓮淨苑則用了最後一個設計,鴟吻也仿照唐代敦煌畫中的。在志蓮淨苑之只有兩個金色的鴟吻,分別在天主殿和大雄殿,其他採用這設計的建築如山西五台縣南禪寺大殿。


斗栱:
    鞏固屋頂的最重要部份,它是較大的建築柱與屋頂間的過渡部份,功用在於承受上部支出的屋擔,將其重量直接或間接地轉到柱上,而斗栱有很多不同類別的,如令栱、角華栱、角斗栱等。它與柱之間的比例使人感覺斗栱的尺度比實際大得多,而其緩坡度也使人站在殿前也看不到屋頂。


脊頭瓦:
    這是屋頂四角的瓦面,仿照敦煌石窟在唐大明宮重玄門也可見到。


瓦面:
    這是屋頂的平面部份,有黑瓦、灰瓦及琉璃瓦,而志蓮淨院主要是一片片灰瓦所組成的。


瓦當:
    志蓮淨苑和唐代也用蓮瓣圖案,以灰瓦為主,在意思上代表出於污泥而不染,在視覺上給人們一種安穩、穩重的感覺,而在實際上則有排去雨水的作用。


柱:
    柱在唐代也有多種,如:八角柱,圓形等,而柱礎方面更是層出不窮,如有刻獅,力神,盆唇覆盆柱礎等。「柱礎」又稱「柱頂石」,為木柱下的石墩。其作用主要是傳遞上部(柱)的荷載,同時可防止地面潮濕和碰磕損柱腳。志蓮淨苑的柱則已其簡樸為主,是沒有裝飾的圓柱,大部份的柱礎也是以簡樸的覆盆柱礎。除了大雄殿的柱礎比較特別,是採用了琉璃蓮花柱礎,這個設計跟屋頂蓮花圖案的瓦當起了呼應的作用。
此外,在天王殿的面前二側有二座八角形的柱,這兩支柱是「經幢」,它們是參照山西五台山佛光寺之唐代遺珍並且互相對稱。


天花:
    在山門、東門、西門及天主殿相連的走廊中,每間的天花上,都會有一盞 正方形的燈作為裝飾及照明。另外,大雄殿、觀音殿、藥師殿和天王殿相連的走廊中,每間都有一個圓形的燈,不同走廊的燈各有不同,突顯兩處地方的不同之處。
正方形的燈

圓形的燈


走廊:
     從觀察所得,志蓮淨苑並沒有太多的雕刻,在走廊中也沒有任何雕刻,令人有種樸素的感覺,也符合志蓮淨苑本身「淨」(「寧靜」)的主意。從山門、東門、西門及天主殿相連的走廊中,更顯出其樸素的一面,除了一些告示外,就只有窗及門,窗是仿唐的破子櫺窗,而門大部份是仿唐的直櫺格子門。而長廊環抱荷花池公園,與山門和東、西側門相連,長122m,用88根直徑32cm,高2.8m的檜木柱建成,柱間3.5m,檐高3.4m


丹墀:
    雖然沒有機會親身踏足丹墀,但從每一個處都可直接入到丹墀,包括大雄殿、觀音殿、藥師殿和天王殿。從這四個殿向丹墀遠眺,可以感覺到丹墀是很寧靜,使心寧上的煩惱一掃而空。四個殿之間所造成的角位,都有一片小草地,在草地上都種了松樹,寓意是長壽。由於這個格局,使進入丹墀的人都有去到大自然的感覺,能夠心如靜水,自如自在。



大雄殿


    大雄殿是佛寺的主體建築,面闊五間,進深四間,單檐四阿頂,建築面積670m2 ,加拿大的檜木建成,木材紋直而質細。台明設木檔杆,色澤一致。

    大雄殿檐高 8m,檐出4m,外槽柱10根,內槽柱10根,柱上三分之一處做卷剎。外槽柱底向外側腳8cm間柱高不等,逐間增加生起,南面明、次間,北面明間設大門,東、西面各設邊門,直欞窗。

    從視覺效果看,大殿前後院落進深較小,觀者多近殿前,縮小殿身高度而增大屋頂高度可使近距離透視效果得以改善,比例尺度反覺均衝勻稱。翼角結構採用江南常用的嫩戧發戧形式。但屋角起翹不如蘇南一帶陡峭。
   
中國傳統大木作的檐角生起,原因有三:
(一)木結構的靜力內移,有預應力的效果,使整個木構架牢固;
(二)構件疊升,檐角距角柱雖相距較遠,也能飛出;
(三)美觀,因有檐角生起,遂使木構架凝重,又有輕盈的感覺。

天王殿


    天王殿重檐歇山,三間六椽,七輔作,殿身檐柱高6.8m,角柱高出4cm,附近柱底側腳5cm。左右為二屋贊尖頂的鐘樓和鼓樓,由回廊連接,稱"雙樓一殿"的建築布局。


    上下兩層樓的檐曲線平行向外推張,有展翅凌空的感覺。

    天王殿位於山門之後,佛殿之前。天王殿在寺廟中的地位和建築等級次於大雄殿,雖然它不是主殿,但它主殿前的重要殿宇,它在建築群中的位於相當重要,因此其建築體量、形制和裝修規格必經建造者慎重斟酌,以求得在佛教禮儀上和建築群體效果上的恰如其分。如:寺廟中大雄殿採用重檐歇山式,那麼天王殿以單檐歇山居多,在建築尺度上,其開間數、通面闊、通進深及建築總高度均比大殿略小。

山門


    山門是中軸線之入口建築,單檐歇山屋頂,左、右兩側回廊相接。面闊10.4m,進深6.4m,檐出2.36m 

    山門又稱三門。所謂三門,佛教象徵『三解脫門』,即空門、無相門、無作門。凡是佛教寺廟,幾乎建有山門。而位於中軸線上的山門如志蓮淨苑的,等級較高的,常常採用殿堂的形制建造,稱作山門殿或三門殿。

    山門前面闢作開闊廣場,作為寺廟前的空間延伸,是常見的規劃方法,不論山林佛寺還城鎮佛寺,如:志蓮淨苑山門前有一塊小空地作為開闊廣場,衹要地形適當,都採用此法。

志蓮淨苑一天遊 START!!

好開心丫,今日我地計劃到志蓮淨苑參觀喇^^



    志蓮淨苑位於香港及九龍半島中心,坐北向南,背靠鑽石山,左承慈雲山蔭澤,右蒙獅子山護庇,始建於一九三六年,佔地三萬多平方公尺。


    志蓮淨苑本為富戶陳七的花園別墅,因陳七敬仰佛教,便將別墅廉價售予覺一法師及葦庵法師兩師徒,以弘揚佛法。一九九八年一月香港政府重新規劃鑽石山區,淨苑遂應此機緣,以唐式木構古建築重建佛寺,並於一九九八年一月六日(農曆十二月初八,佛陀成道紀念日)落成開光。


    志蓮淨苑的規劃設計取材自盛唐敦煌莫高窟第172窟北壁「觀無量壽經變」 壁畫中的佛寺建築形式,揉合古代叢林 「 七堂伽藍 」規模。 


    這座仿唐寺院建築群由二十多座木構作單體建築,藉以表現出結構與藝術的統一,而寺中的木是加拿大長了數百年的黃檜木,可防蟲防蛀,屬罕有品種,基於坐北向南的設計,檜木的香味可向四方飄送。志蓮淨苑的仿唐建築是以四合院形式建造,用木條入榫搭建而成,布局層次分明並以「通達自然,與天地融合」為宗旨,建築群根據中軸線平均分布,南為山門,景觀開揚,東有迴遊式山水園景,曲徑通幽,西有唐式枯山水庭園,甚富禪趣。表現出唐代主客、尊卑觀念。
     

    志蓮淨苑唐式建築群,坐北朝南,主要殿堂皆位於南北中軸線上,左右以配殿或廂房陪襯,會聚於中庭主院,正中突出主殿的地位,建築的等級也比較高。從山門起,經天王殿至大雄殿,等級依次遞昇,以大雄殿建築等級為最高,尺度規模也最大,再向後為法堂、藏經樓、方丈殿等,建築等級降低,規模也減小。東西兩側安置附屬殿堂作為供奉佛像的配殿,均衡對稱,成為"三進三重門一院"式佈局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 由"一重門"山門進入"第一進"荷花池。即由中軸線的入口,到一個寧靜清幽的環境,和池水花香,滌淨入寺信眾的心靈塵垢,仿似進入一真正清淨世界的境界。兩邊是長廊環抱荷花池並設東門和西門,過道盡端是"二重門"天王殿。它是佛寺的主體建築之一。

    進入二重門便是"第二進"面對正殿大雄殿,是佛寺的主體建築。中為丹墀,兩側由藥師殿(志蓮淨苑的東配殿),觀音殿(志蓮淨苑的西配殿),鐘樓(天王殿的右面),鼓樓(天王殿的左面),客堂和祖堂組成。由此觀之,可以看到志蓮淨苑如何仿唐建築和強調對稱式庭院布局。

    從大雄殿北門入"第三進"有法堂、藏經樓、方丈室、念佛堂等;於寺院東北丘地為"一院",建有萬佛塔。四周以迴廊環抱整座建築群;迴廊設直櫺窗,造成內外交融的迴環呼應,舒廣開朗。